五俞穴-井主心下滿
彩光養生/彩光活力
五俞(輸)穴,是指十二經的經氣,從四肢末端至肘或膝關節附近,各有五個重要腧穴,古代醫家將經氣的運行情況,比作自然界流水,像水流一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作用於頭面軀幹
就是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簡稱五俞穴
這些穴位除了可治療所在部位的病症之外,還常用於五臟六腑和頭面五官病。
五俞穴所治
難經曰:
井主心下滿,榮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此五臟六腑井榮俞經合所主病也
1、 病在臟取井穴。井穴對臟器非常敏感,有強刺激作用。
對動脈血管阻塞等療效顯著。
井穴
肺經 |
大腸經 |
心包經 |
三焦經 |
心經 |
小腸經 |
少商 |
商陽 |
中衝 |
關衝 |
少衝 |
少澤 |
脾經 |
胃經 |
肝經 |
膽經 |
腎經 |
膀胱經 |
隱白 |
厲兌 |
大敦 |
足竅陰 |
湧泉 |
至陰 |
【井穴】井主心下滿
井穴,多用於瀉實熱
心下指的是劍突下,為胃脘部痞滿。急症常見心下滿悶不通,邪實壅閉心竅。五臟六腑皆有可能成為“心下滿”的原因。
病在臟者,取之井
古人以失神、喪失意識,為病在臟,尤其是在中風昏厥時,常有神志改變之病症。
井穴,是陰陽經脈之氣相交之所,故井穴多用於救治臟之急症
有開竅醒神,消炎鎮痛之效
井穴都在指頭末梢,非常敏感
如心口劇烈疼痛的動脈血管阻塞,放血很快就能反映
井穴,有醒腦開竅,寧神泄熱及瀉實祛邪的作用。
可用於發現神志突變之急救或炎性證初發期之暴痛。
或某一臟器之功能失調,有一定治療作用,
根據靈樞本藏篇所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古人以失神無知者為病在臟,
又《傷寒論》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
井穴為十二經交接點,急救必用,
例如:
在少商、商陽點刺出血,能瀉臟熱,疏通經脈中氣血凝滯,開鬱通竅,對中風、熱厥、喉腫、狂疾有特殊療效;
脾井隱白,配胃井厲兌能安神治夢靨不寧;
隱白(脾統血)配肝井大墩(肝藏血)能治崩漏症;
心井少沖,小腸井少澤均能治中風猝倒,卒然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少沖清熱鎮心尤有卓效;
膀胱經井穴至陰能矯正胎位及治難產;
腎經井穴湧泉善治各種厥逆及各種癇症,小兒驚風。
此外中沖、關沖均能回陽救逆,治療中風猝倒……。
竅陰也能治失眠。從這些例子看來,可見病在臟者取之井,是經驗的結晶。
《乾坤生意》也說「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侯,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點明瞭井穴急救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