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光活力
脾腫大
脾臟位於人體腹腔的左上方,脾臟的最下緣不會超過肋骨下緣,由肋骨骨架保護著、含血量相當豐富的器官,
脾是個佈滿血管的淋巴組織,血液的貯存庫及過濾器,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淋巴細胞要停留脾臟培訓一段時間後,才能蛻變成為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大軍,每當有細菌或病毒入侵時,這些培訓完成的免疫細胞就會傾巢而出,產生抗體以對抗入侵的病原。
正常脾臟的功能主要有三個:
第一是清除衰老的紅血球(品質管制);
第二是產生抗體;
第三則是清除被抗體附著的細菌。
因此當人體對以上三種生理功能的需求增加時,就可能造成脾臟腫大。
脾臟有很多淋巴球,包含辨識外來細菌或病毒的淋巴球、負責發號施令,傳達攻擊訊號的淋巴球,與直接攻擊細菌病毒的淋巴球,可配合人體其它免疫系統,殺死侵入人體的細菌或病毒。
人體的造血功能,一般是由骨髓負責,但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等骨髓功能低下的人,骨髓的造血功能也會受影響,此時脾臟可以負擔起人體造血功能的重任。
慢性疾病,例如:肝硬化引起脾臟腫大,早期大多數都沒有症狀。
直到脾臟腫大到相當程度,脾臟外膜受到牽扯,或者壓迫到鄰近器官,
例如:胃或腸道,才可能產生症狀,例如:上腹痛、左胸痛、背痛,或容易有飢餓感。
脾臟腫大,若是因急性病程,如:感染、血癌等因素在短時間造成,病人較容易產生症狀。
若脾臟腫大伴隨貧血,病人可能會有疲勞感、暈眩、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引發脾臟腫大的原因有造血系統異常,
例如:罹患血癌、淋巴癌,或地中海貧血等先天性貧血症;
此外,脾臟循環的問題也會引發脾臟腫大,
例如:肝硬化導致脾靜脈流向肝臟的血流阻力增加,脾臟淤積血液引發脾臟腫大;
心臟衰竭、細菌感染也都會引發脾臟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脾臟腫大;
人體代謝功能異常也是脾臟腫大的原因之一,
例如:罹患肝醣儲積症的病人,
因為代謝功能異常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堆積在脾臟,進而引發脾臟腫大。
許多免疫失調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一些攻擊人體正常組織的抗體大量地由脾臟,產生造成腎絲球炎、關節炎等,稱為自體免疫疾病,也是脾臟腫大的常見原因。
脾臟的功能雖然多與血液與免疫系統有關,
但它卻位於消化器官所處的腹腔之中,因此也屬於肝門脈系統的一部份。
所以肝硬化的病人,由於門脈高壓,也會有脾臟腫大的現象,
一般的血液基本檢查,就可以幫助我們鑑別脾臟腫大的可能原因,
例如遺傳性貧血紅血球的數目會上升;
感染性疾病常造成白血球增加或減少;
肝硬化的病人,則常見全血球下降的情形。
一旦脾腫大,脾臟機能亢進,白血球及血小板,也會羈留在脾臟內或被破壞,使白血球及血小板的數目明顯減少,白血球數目減少,抵抗力也會減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
血小板的減少影響最大,超過1/3的血小板,堆積在脾臟內,正常血小板數目約在二十萬以上,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5萬~45萬/UL,
數值低於15萬,就稱為血小板低下,一旦血小板數目少於5萬,就有可能有出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