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04 Fri 2008 20:18
別讓腦力超負荷--超時工作者,放下你的高標準
- Dec 31 Mon 2007 15:00
過敏性腸症候群-緊張時就有便意,腹部疼痛
緊張時就有便意,腹部疼痛
文/彩光養生
大腸過敏的人,責任感較重,個性較急,凡事要求完美
最需要學習放鬆交感神經
彩光用藍綠色光放鬆肝經
就像中藥的加味逍遙散
放鬆神經,從容做好每ㄧ件事情。。。
- Dec 23 Sun 2007 18:21
周氏『三天三骨症』之介紹與臨床治療 -2
彩光養生/彩光活力
(三) 對於急性膏肓痛,亦即病程較短,疼痛明顯者,筆者常於手陽明經或手太陰經取穴治療。其應用原理有二:
1.要經取穴法:楊氏[23]根據《靈樞.始終篇》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
認為四總穴歌中「肚腹三里留(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即是應用此法則。基於此理,可取手太陰陽明經穴治療腰部以上的膏肓痛。
2.背俞穴經氣與臟腑相通:膀
胱經的背俞穴是五臟六腑經氣轉輸於背部的地方,因此背俞穴可用以調節臟腑功能,換言之,當背俞穴處有病變時,亦可取臟腑的經絡調整之。膏肓部位包括肺俞、厥陰俞、心俞、魄戶、膏肓、神堂等穴,相關臟腑為心肺二者,故可取二經穴位治療。
3.五門十變治療法:五門十變法最早見於《內經》,但其實際配穴與應用則始於周師[24]。依據五門十變法「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即肝經與大腸經氣相通,小腸經與肺經經氣相通,所以兩經穴位可合取或互取治病。
小腸經行於肩背處,故取肺經穴位可通小腸經而治肩背痛。肝經與大腸經氣相通將在下文一併介紹。
- Dec 20 Thu 2007 10:08
三天三骨症-『肩胛肋骨綜合症』
彩光養生/彩光活力
『三天三骨症』『肩胛肋骨綜合症』
『三天三骨症』之介紹與臨床治療
文章來源: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 沈邑穎醫師
摘要:
『三天三骨症』(即現代的『肩胛肋骨綜合症』),是台灣地區常見的筋骨酸痛症之一。
針灸界老前輩 周左宇 先生以一組穴位
「天應穴、天髎穴、天柱穴、腕骨穴、絕骨穴、束骨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