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臑俞穴  

1《針灸真髓》『常用穴位』澤田先生

 

 

身柱、心俞、肺俞、筋縮、肝俞、脾俞、三焦俞、腎俞、次髎

陽池、中脘、氣海、天髎、曲池、手三里、足三里

孔最、二間、臑俞、太谿

 

腎臟有病,

就是缺乏原氣,吃完,仍覺得餓,一到下午就睏倦想睡

腎臟管精志,中醫謂精神屬心腎,腎臟有病,則易驚恐,精神不振,

腎臟好後,皮膚會變白,斑點也會消失,臉上一點一點的東西都會消失,病情會變好轉

脾臟腎臟有病,

下肢無力,好像快倒下去

脾主智,脾臟治好後,胃的疾病也會好,記憶力也會恢復

脾臟不良則水濁,因為脾屬土,脾臟是養氣之所,腎臟司排洩廢物,腎強則垢出

喘息不算什麼,腎臟治癒,則喘息就會消失

忽視了脾臟腎臟,則元氣缺乏,身體疲憊

腳氣的病因,起於腎臟積滯

關節炎的病因,是起於小腸或子宮內膜炎

耳病,治腎臟,病可癒

目赤,治脾臟可癒

肺病,治腎臟可癒

喉痛,治腎臟

三焦,是指乳糜管,心臟和小腸的關係,此處不舒適,血道的疾病就會產生

人體内部的資源及廢物,大多得依賴三焦水道來運輸,

道路及下水道通暢,人體新陳代謝才會正常

治癒五臟六腑後,各種病症都會消失,這是令人敬佩不止的

疾病不過是血液循環不好所致,不會治不好的,80歲的老太太,灸後也會身體硬朗,確是血液流通的關係

心和腎

精神和神經,中醫指的是精神

 

1.【身柱】

常用灸穴,與肩胛骨內上角等高,第3胸椎

主治:肺之要穴,治長年頭痛,眩暈、喘息、癲癇、小兒疳病、驚風、夜啼、吐乳,下痢,大腸突出

身柱系于肺,大腸屬肺,身柱能治大腸的鬆弛,肺俞、臑俞均與大腸相連繫,肝臟脾臟也與下腹相連繫

2.【肝俞】

灸的時候很多,但並不是對所有的患者都灸,部位在第9胸椎下旁開3指

主治: 肝臟要穴,灸此穴可使身體健旺,治失眠、身經衰弱、眼病、臉色蒼白等

3【.脾俞】

大都用灸,在第11胸椎下旁開3指

主治: 脾臟要穴,兼治胃之要穴(脾為胃之本)

脾腎易致病之處,現代醫生不大重視,古時醫生則非常重視,

脾腎如有疾病,肝臟也要被波及的,會成為記憶力減退,精神頹喪之人,

脾是司理意和智的,有”智慧袋”之稱

4.【三焦俞】

最重要的穴位,但不是人人都用,在第13胸椎下旁開3橫指,灸時俯臥

主治:此為三焦之要穴,因為乳糜管所致的疾病,使乳糜管流通,患糖尿病時取用

澤田先生說:以前對三焦的解釋,諸多紛歧,不易了解,

根據我的研究,認為三焦與乳糜管有關,下焦是小腸的乳糜管,乳糜管如流通不暢,即會瘀血,而發生血病,

所以治療血道,要灸左陽池和腹部中脘,使下焦調和,乳糜管自然暢通,

血行不暢的人,因下焦阻滯,會患左肩凝症,

左肩凝時,取陽池、中脘,

因中脘和乳相連,與乳的出向有關,下焦調和,乳即易出,帶下亦可以停止,因為帶下也是乳糜管停滯

中脘處有中焦腑,胰臟亦名中焦腑,發生變調時,即起糖尿病,主要是調和中焦腑,需灸中脘、陽池、三焦俞,使三焦調和,這是很重要的

5.【腎俞】

差不多每個人都要灸此穴,是最重要的穴,在第2腰椎,旁開3橫指,

主治: 此為腎臟要穴,腎臟有病時,會缺乏精力,(中醫稱心臟、腎臟為精神,)古時非常重視

腎臟病的症候,立即會在皮膚上顯現,尤其是面色變黑,而且,生白色斑點,灸腎俞後,斑點即會消失,有驚人的療效

6.【次髎】

差不多每個人都要灸此穴,第二骶骨孔…

主治:

婦人病、男子生殖器病,關節炎

次髎是膀胱經的經穴,所以,與後頭部凝症有關,後頭部天助穴附近發凝時,針次髎立即可以活動,但是,經絡卻是微妙的,有時,常灸次髎,反而會影響到後頭部一側發凝,

先生醫治後頭部發凝,即取此穴針治

7.【中脘】

常用灸穴,小孩則以不常灸為宜,在鳩尾與神闕之中央,

主治:

此為胃腸病和子宮病的要穴,胃痙攣,胃下垂,均需灸此穴

子宮前後屈,子宮左屈,疝,均宜灸此穴,與手陽池同灸

胃擴張,胃下垂,子宮後屈,灸中脘即癒

疝氣和善積,是乳糜管停滯諸病所引起,腹中腸結不能自由轉動,先生命名為疝積,疝氣

8【氣海】.

常用穴,但並非人人皆需用,在臍下3橫指

又名丹田,是原氣之海,故名氣海

主治:

此胃腸疾患之要穴,腹膜炎也可以取用,是治闌尾炎的名穴,治闌尾炎時,灸此穴20-30壯,闌尾部的疼痛亦可消散

9【陽池】.

常用灸穴,也有不用的時候,多用左手陽池,

主治:

此為調整下焦的要穴,又為治子宮左屈的妙穴,(與中脘同灸)

能使乳糜管流通,治子宮痙攣,睪丸炎,疝癜,小兒疳病等

灸左手陽池和中脘後,則左側腹直肌痙攣弛緩,雖原壓痛之處仍有痛感,但灸後立即減痛,誠維靈妙

此穴能治子宮左屈之理由即在此,能很巧妙的使左側腹直肌痙攣立即弛緩,腰痛立止,所以能治子宮左屈

 陽池穴  

10【曲池】

常用灸穴,在肘關節橫紋外端,此橫紋外端有時出現兩個,取對著肘尖的一個主治:

此為皮膚病,預防化膿及眼病要穴,灸此穴可以使眼目明亮,

此穴對各病症,均可取作全體治療的調節配穴

11.【足三里】

此為常用灸穴,只有胃酸過多的人不宜用,

主治:

此為胃病要穴,古書上也說:肚腹三里留,為去胃熱及鼻病要穴

灸此穴可以治鼻塞,鼻管乾燥,明目,癒頭痛

古人常說:不灸足三里,勿為旅人,故為”健足灸”,治腳氣,古時候,又稱為長壽灸,民間稱為八日灸,及月初灸一次,每隔八日再灸一次,

12.【太谿】

常用灸穴,在足內踝前下5分處,當內踝下部和舟狀骨結節下部連結線的中央部,及一般針灸穴中所說的照海穴處,是澤田先生的獨創穴

主治:

此為治腎臟要穴,治喉痛、扁桃腺炎、中耳炎、喘息、婦人病等

13.【心俞】

不多用,

主治:

此為治心臟病要穴,有心臟病的人,因為心華外顯,所以面色發紅,心為藏神之所,強度的神經衰弱病,灸心俞有效

14.【手三里】

用於特殊情況下,

主治:

此為顏面神經麻痺之要穴,也是癤、疔、癰的要穴,

初灸覺熱,要灸到不覺熱止,初灸,不覺熱,要灸到,覺熱為止

多灸幾壯,沒有化膿的可以消散,將化膿的可以化膿,好的快些

治癰時,與養老同灸,更易收效(養老,是小腸經的郄穴)

15.【孔最】

用於特殊情況下,在前臂前面橈側,尺澤下2寸,與手三里膈肌相對,是澤田先生的獨創穴

主治:

此為治庤要穴,能治痔痛

16【二間】.

食指第一第二節關節橫紋,屈指取穴,

此穴為小兒疳疾要穴,與身柱同用,或加隱白

也治眼睛麥粒腫

17.【臑俞】

腋窩橫紋後端,與肩峰突起後側的中央,橫文直上約一寸處,是澤田先生的獨創穴

主治:

此穴為血壓亢進之要穴,為治後頭部凝重,老年肩背痛,肩胛關節炎的名穴

18【筋縮】

在第9椎下,肝俞中央

主治:

此為治療不眠症,神經衰弱之要穴,治頭痛氣急,因為能舒緩筋的緊縮,故名筋縮

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小兒麻痺,腦溢血之後的半身不遂

19【天髎】

常用穴,在肩胛骨內上禺之上5分處,

此穴為血壓亢進之要穴,治肩凝,頭痛、頭重

20.肺俞

治肺之要穴,與大腸相連,肺結核,喘息,容易感冒,灸此穴加風門穴

21.【陽陵泉】

主治;

肌肉病,上肢患者針此穴,脘部亦可針此穴

22.【膏肓】

治胃酸過多之要穴

23.【騎竹馬】

肝俞上一寸脊柱旁,距脊柱約一寸

治眼痛,能去毒

 #針灸針髓

#臑俞穴

#陽陵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光活力 的頭像
    彩光活力

    彩光活力部落格 彩光活力

    彩光活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