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與督脈
3倪海廈人紀之針灸(3)
第四章 十二經絡與奇經八脈簡介
一、任脈與督脈
我們開始介紹任脈。
任,女子妊也,女人會懷孕是靠任脈。十二經絡開始介紹之前,要從任脈開始介紹。
找穴道要從任、督二脈為基準,找到標準,就可以很快速的找到穴道。
我最怕就是雞同鴨講,心裡知道答案,結果穴道找錯了。
任脈是所有陰匯積的地方。
而督脈是諸陽之會!全身的動能,能量,都在督脈上面。
我最常跟病人講一句話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讓別人碰你的脊椎骨,督脈不能碰,脊椎骨像龍骨一樣,有人椎間盤凸出,有人去開刀,開完反而更壞。MAS根本就是疫苗引起的。
造成一開始脊椎就彎的,你想想,疫苗可以把所有陽氣所在的督脈都打爛,這種人就不長壽。
比如說我們叫天柱傾,脖子都歪過去,這樣的人命在旦夕,一兩天就走了。
女人懷孕全靠任脈。
督脈走在後面,諸陽之會,脊椎骨上面,任督二脈交會在鼻子人中這邊。剛好嘴巴講話,講話時任督二脈是開的,你在聽課的時候,舌頭是頂著上顎。
這是你的牙齦,這牙齒,側面看哦,然後這是下牙,這是嘴唇。
簡單的概念,舌頭頂到上顎的時候,任督二脈是通的。注意看烏龜,烏龜就是這樣。所以,烏龜很長壽。
我在講課的時候,嘴巴會動,而你們在聽課時,是把舌頭頂上去的,腦筋會很清醒,陰電陽電相通。
任脈有三八二十四個穴道,
任脈三八起會陰,會陰穴在那呢?
我還要畫給你看,你腿張開,腿張開的時候,男人呢,把睾丸翻起來,在肛門和睾丸下方的中間。
女人呢?在陰道和肛門的中間是穴。這個會陰穴,道家練打坐時,把會陰往上提。
急救的時候也用會陰,怎麼用呢?在溺水 時,病人胸腔裡面,肺裡面全是水,呼吸都停掉了,氣脈都沒了,你用口對口呼吸也救不回來時,那怎麼辦呢?下針!下針的時候,讓病人採用趴著的姿式,小腿跪著。肚子在這邊,腿在這邊,小腿,針下會陰的時候,用三寸長針。針進入會陰時要對著心臟的方向下針。採這個姿式,一下針病人水會噴出去。在急救的時候用。
平常沒有人會去灸會陰,誰會去灸會陰啊?!下針我們也很少下,這是第一個穴道。過去有一個案例,有個病人會陰痛 ,痛得很厲害,痛得人都瘦了。結果找西醫看,什麼病都沒有,檢查沒有病。但又劇痛,找中醫看也治不好。那個時候我在學針灸,針下去(列缺),列缺主任脈啊,就止住了。但拿起針來,痛馬上回來了。請教我的老師,這怎麼回事,遇到鬼啦!問病人,你什麼時候開始痛的?他說是,一天晚上我們在河邊捉蝦子,好像感覺有人在推我摔倒,他們說是我不小心坐到水里面。雖然這水很淺,但起來後會陰就痛了。
我們有十三鬼針及回陽九針。
那我們就扎鬼針啦!人中啊!少商啊!隱白啊!下到第七個鬼針,有個聲音在我旁邊講話∶“這不干你的事,你不要管”!
聽到這個,而且是個女的講,我就趕快把針拿起來。
問他,有沒有感情上的問題?
他說:“我回去看看她”。
兩個禮拜以後回來,告訴我說,在他考大學前,有一個很要好的女朋友,跟他曾發生過關係。但他考取大學就到台北了。女孩子想不開,就投河自盡。他回家時,剛好她頭七。在靈前他求很久,很自責。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會陰噴出黑血跟樹葉,第二天起來,就好了。這是真人真事。
會陰很少會痛,遇到怎麼處理,如果不是鬼附身,我會教你們十三鬼針,我會教,但我不紮,有過一次經驗夠了。我們一般是對側治療,也可以稱為對稱治療。
百會跟會陰正好是相通的,會陰痛時下百會治療。
男人攝護腺①肥大、攝護腺癌,還有人受傷,有一個人是高處掉下來,剛好在兩個房子中間的籬笆上,還真準。急診啊,照X光啊,也沒有事,就是那裡痛,就下百會。這是對稱取穴的方法。所以,你們學到了原則,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沒有碰過的情形。記得對側,記住法則很重要,法則記得的話,臨床上會非常的靈活。
學了一輩子,只用一次,也夠了!
昨天上課是個前言,我講過,我會把你們當成一張白紙來教。接下來要提醒你們,我開始講針灸後,你們要有一個觀念,觀念就是這樣子(示範發光球)。中間那個發光的地方就是病原的所在,下針時,針要從這到那個角度進去,針從這邊進去可以到中心,進入那邊以後也會碰到中心。
假如要下針在手上的少商、魚際,病人偏偏手指斷了沒有少商穴,就從別的角度進去。不能說你這個人沒有這個穴道,我不能治。我們要從很多角度進去,經方為何叫經方,處方要治那個地方就會到那個地方,百發百中。
所以切入的角度很多,要因時因地因人而製宜。諸位從頭到尾要有這個觀念。
我常常講這個穴道可治這個病,其它穴道也一樣可以治這個病,為什麼,因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二、任脈經穴
我們今天開始正式進入任脈。
任呢,妊也。中醫有所謂八綱,這個八綱觀念,是陰陽、表裡、虛實、寒熱。
我們用這八綱,除了可幫我們了解臟腑之間的關係,協助診斷,也可以治療,也可看日後病人好了沒,也可看病情是轉好轉壞以及預測這個病現在不治的話將來會發生什麼事。這些都可以用八綱來做。
中醫希望把事情簡化,簡化後有個好處。雖然變動很多,但原則很簡單。
因為原則是不變的,所有未知的可能,或想都想不到有這個病,都可以依原則來治,都可以治好。
我們現在講任脈是講陰,身上所有的陰。
經絡直走的通通為經,經與經之間的聯繫稱為絡,所有的陰經像河流一樣,總有一天會流入大海,陰經總有一天會回到任脈。任脈本身沒有井、榮、俞、經、合。
任脈一定要會,我們用的非常多。
我們先把任、督二脈講完。
以任督為標杆,這樣選穴會非常準。
如果我們按照“同身寸”來找任脈的穴道就會錯掉,因為它有個獨立的寸法。
我們昨天介紹的是會陰穴,今天開始講第二個,正面的穴道,肚臍叫神闕,那下面恥骨的上方,第一個穴道骨縫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這兩個穴位。
神闕和曲骨畫一條線,各位可以看腹部有條隱隱約約的黑線,這條線就是任脈,我們以這個兩個點,從神闕到曲骨丈量。書上寫曲骨上一寸,不能用同身寸量,因為有人少腹比較長,上身短下身長;有人少腹比較短,上身長下身短。每個人的相不一樣。
我們把神闕和曲骨分成四段,要用觀想的。先把他分成四個點後,這空間是五段,四個點切入,當然有五段,實際上有四點。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們的中極穴。
中極再上一寸,就是關元穴
。關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門穴,石門往上一寸是陰交穴,這兩個穴中間,人家說肚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半的地方,我們叫氣海。
這是我們找穴道最標準的一個方式。
扎腹部針的時候,要病人平躺,一個手找肚臍,一個手找曲骨,用觀想的按照比例來找穴道。
這是腹部的寸,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確。因為將來介紹其它穴道會用旁開幾寸來找穴,包括腎經、胃經,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確,不然就會心到手卻沒有到。
《針灸大成》作者楊繼洲有個很特殊的本領,把各派名家的專論合成一本書。
每家有每家的好處將之合起來。我們以正經十二經為主,其它的是錦上添花。
各位看到七十二頁,這裡面說的很多,其實重點在氣血的流注。
氣脈的流注叫後升前降。
什麼叫後升呢?背後是督脈,前降呢,前降的是任脈。
如果側面來看,這是一個人的側面,這是腦袋,這是肚臍,畫得不是很標準。這是會陰。
我們人的氣血,從後面上去,從前面出來,所以叫後升前降。
那道家在練氣的時候,有人說練氣要在關元。也有人說我練氣要在氣海。
內視的時候要把四個東西閉起來。耳朵閉起來、眼睛閉起來、嘴巴閉起來,最後到鼻子閉起來,這樣心很定的時候,產生的津液,是最好的津液,慢慢吞下去。大致的觀念是這樣子。以中醫的理論來說,應該是練關元。
我們人有個脖子,一般的講法說可以看左看右,開車的時候可以轉頭看後。
中醫的講法,這個脖子,可以冷卻熱氣。
這是小腸。小腸是相火,腎在小腸的後方,腎臟是水,所以下焦是個水火同源的地方。
小腸的火,源頭是來自心臟。
這個地方是肺,那心臟不斷的動,產生的熱,用金來控制它,肺主肅降,把心臟的熱氣導入小腸。
心臟和小腸中間,有個大動脈,西醫稱主動脈、副主動脈。
西方醫學的觀念很簡單,這個血往下走,到小腸,到四肢末梢去。
中醫說還沒有講完,光是血流不夠,因為熱也跟著下去。
西醫沒有寒熱的觀念。
所謂正常人一定有溫度,心臟產生大量的熱,因為肺的導引,把這個熱像光束一樣集中在中間,再傳到小腸。
所以正常人身體中心是最熱的地方,所以,這個熱一到小腸,會產生一樣的速度、溫度。在這個條件之下時,人是正常的。
當小腸很熱,而腎臟在後面的時候,小腸會把腎臟裡面的水氣化。
我們的津液從肺裡面進入腎臟以後,是冷水,這個水是涼的。
那小腸的火在下面燒這個水,這個水和營養液會進入我們的督脈,直接進入腦部滋養。
可是這個水氣很熱,水蒸氣會把腦燒壞掉。
所以人身上有個脖子,這個脖子在熱氣進入到腦之前,就先把熱氣冷卻了。所以冬天脖子一縮,就比較熱一點。
因為把冷卻系統關掉了。就是因為脖子在這,所以不會把腦部燒壞。
當然這個冷卻系統有問題時,人就發燒啦。
那這個水就好像我們的氣,最後再從前面回到小腸,回到關元,所以是後升前降,諸位有這個觀念就好。
曲骨穴呢,在這邊體毛很多,一般我們不灸,可以在這下針,
功用是治療一般的赤白帶 ,小便,膀胱、尿道 發炎。以前是針灸都不可以,因為這裡血管很多,而且以前九針,多粗啊,
因為古人沒有不銹鋼,只有金跟銀,所以做的針比較粗,針太粗很容易出血,瘀血會悶在裡面。
現在針很細,所以可以下針。
這是所謂的近取穴。
何謂近取穴?讀中醫的書要有點常識,白帶等婦科的問題,在下針時不管它虛實寒熱,都可以治。
那我們在這上面做,我們叫平補平瀉。慢慢開始我會說手法了。
這個平補平瀉,針扎到身體裡面去以後,我們左轉右轉左轉右轉就可以了。如果是幫你的情敵扎針,就一直往同一個方向轉,一拔出來,連肌肉都纏在上面。這是不可以的,轉多少就要回來多少。
病人說:“好酸、好脹、好麻”,所以“酸、麻、脹”,這三種感覺就是氣至。針下去了以後,氣會到,氣到以後,病人會產生酸麻脹的感覺。
你可以在下針的周圍,看到一圈粉紅色,這個粉紅色就是氣。
扎到瘀血是青黑色而不是粉紅色。
那紅的大小看病人的部位跟身體狀況。
有人紮下去沒有紅色,因為氣很虛。
紮下去紅圈一大圈,這身體很好。
1、膀胱之募穴—中極穴
第二個穴道是中極,中極穴又是膀胱的募穴。
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開口的地方。
我們以後有治療法則,其中有一個法則叫俞募治療法。
我們比較喜歡念“俞”,不愛念“輸”。因為輸輸把錢都輸掉了。哈!
我們有會郄、原絡等治療法,以後都會慢慢學到。
為什麼要學募穴,任何膀胱的問題都可以在中極穴上治療。
我們會選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療它。中極穴上就可以灸了,針灸都可以用,下針不要太深,肚子很大的,當然可以深一點。肚子比較平的,針就比較淺。你要按照他的體格,不是死板板按書上針下幾分留幾呼。針下去的時候,不是說要下的很深,差不多一寸的地方,不要太深。肚子比較大深一點沒關係。一捻針病人就感覺得到,氣到了的時候,病人會有酸麻脹的感覺。
平常我們留針會留二十分鐘,小孩不留針。
中醫是一個平衡的觀念,小便小不出來用這個穴道,小便太多也是用這個穴道。
我們都可以用膀胱的募穴中極穴,針和灸都可以用。一般來說,我們會選到灸的時候,除了昨天介紹被蟲蛇咬傷外,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症。
灸出現時,多半用在寒症。
我們簡單分一下寒熱給你們聽,寒熱用問的也可以知道。
病人說小便不是很好,沒關係,問病人:“小便什麼顏色?”一是白色就是寒。寒就是比較清淡,蒼白,都是寒。燥熱、鮮紅的是熱。還有呢,比較痛的,大部分是熱證。
隱隱作痛,按到了比較舒服的是寒。
那切脈時,寒的脈比較沉。
熱的脈比較洪大比較速。像過動兒都是熱症,過靜兒都是寒症。寒症我們就用灸。
熱症時,小便 很痛、膀胱很痛。我們辨證論治,不一定要了解他的病名,可能是尿道發炎,也可能是性病感染,這些都不要管,我們要的是辨證,我們按症狀開處方下穴道,不要被病嚇到了。
2、小腸之募穴—關元穴
中極再往上一寸,在書上可以看到肚臍下三寸,曲骨上二寸,這是我們的關元穴。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
小腸的募穴,我們現在慢慢了解到了,中醫非常注重小腸,
因為小腸是第二個心臟。小腸。是由關元穴來管。
關元穴在臨床上面,由於是近取穴,所有腹部的病,像小便不好啊、婦人妊娠時不下。一般來說婦人懷孕時不針下腹部,因為怕傷到胎兒。男人針灸都可以。
過去古代有一個將軍,他活到九十歲。他死的時候是被對手殺死的,他這個人精力旺盛。醫書上寫日禦十女。就是說他一天可以跟十個女孩做愛,怎麼會那麼強,又帶兵打戰,又大口酒、大口肉的。有一天他終於被敵人殺了,醫生就研究他身體,發現他的關元穴是黑黑的一塊,原來那個將軍每天灸關元。
因為關元是練氣的所在,氣降下去累積的地方,生精的所在。是小腸的募穴,關元這個穴道很重要。那個將軍是關元每天灸,起水泡,刺破再灸,可以灸到黑黑的一塊。
現在講針灸,不要講處方,把藥方忘掉,這樣才能學得最好。
所以平常保養身體男女都可以灸關元。
女人如果月經痛,灸關元、中極,當場熱氣一進去就不痛了。因為痛是有寒。所以中醫的觀念很好玩,我們有熱痛和寒痛,但痛經都是因為寒。那寒的話,久火最好,慢慢灸。這樣整個硬塊就去掉了。灸了幾次,雙腳一熱,血塊就去掉了。
為什麼雙腳一熱,病就去掉了。當這個熱呢,因為受到肺的影響,熱力往下走,餘熱才往手掌走。小腸的熱往腳上面,所以熱氣是往下,所以氣要往下沉到腳。所以心臟按照簡單講,心臟就是管動脈。小腸管靜脈。
西醫是說心臟管全身的血液循環。
中醫說,等一下!心臟其實只管一半。
全身的動靜脈一樣長,全身的大小血管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半,那麼大的系統,動脈靜脈一樣長,基本常識,不需要去證明,有動脈就有靜脈,講完了。
這個血液回流到心臟,就要靠小腸。沒有小腸的熱,沒有小腸的火,沒有辦法下達到腳。所以血液系統分成兩個,一個上面心臟在管,而從四肢流回來的是小腸在管。
所以我們經常做腹式呼吸,會讓小腸的熱不斷在增加,這是常識觀念。
我們到大陸北方,這個東北的地方,冬天沒有水只有冰,冰怎麼來的呢,冷來的。像河裡的水,冬天會結冰,你的腳是冰的,表示你腳的血管像在冬天的河流一樣結冰。所以你腳是冰的,表示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在製造血塊。
西醫沒有寒熱的觀念,吃西藥會不斷的產生血塊,就給你吃古靡登,這是廠牌的名字,化學成分就是老鼠藥,殺老鼠的。比較輕微就是阿司匹林,讓血變稀。過了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的那一天,血塊到了心臟,就發心髒病,這是一個基本常識。
所以,我常說腳熱的沒有心臟病、沒有中風。
由於心臟的熱是集中在中間的血管再向下走下去。你那天跟師父到東北去,晚上放水洗澡,發現早上水管通通破了。當你看到水管破裂的時候,就要想到是太冷的原因造成的。要悟,悟性的悟。
西醫卻只看到後面,發現血管破了,要做個大手術。把血管拿出來,再放個塑料的血管放回去。可是如果病人有別的問題,例如腎臟有問題,病人不能動刀時怎麼辦呢?可是西醫不會去給中醫看,寧可看病人死,這是我最痛恨的地方。我現在已經把藥簡化到三味藥就可以。
血管會破裂,表示裡面有寒嘛,病人裡面有寒的時候,和表寒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診斷的時候,病人有寒在裡面,可以馬上推測到病人以後會有這個問題。
現在很可惜的是,西藥全是寒藥,
也就是吃西藥會越吃越冷,西藥沒有分寒熱。
我可以拿很熱的藥,喝下去全身變冷涼的,也可以拿很冰冷的藥,讓你喝了全身變熱的,這就是中藥的藥性。
當我們遇到裡寒的情形,我們用針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裡寒去掉,關元上通通可以做,關元是大穴。
臨床上面呢,因為心和小腸是表裡,所以心臟病 ,急救在關元上面。
臨床上,心律不整 、心臟快停了,針一下去,心臟“碰”的一聲就跳起來了,一摸脈,脈就起來了。
這是我在治療西醫講動脈血管堵塞的時候,先下的大穴,病人一來就先下關元,關元非常好用。
那心律不整,下關元穴。
那平常沒事灸灸關元,灸要小心,不要太斜不然會燒到。最好是隔姜灸。
過去婦人想懷孕生小孩,就用灸,下針也可以。
男人精子太稀也可以灸。只有在孕婦懷孕的時候不要動它。
諸位看書上七十三頁,中極穴的地方,光是中極穴。
它說:“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
中間有很多症狀,中醫都是寫症狀,那小便頻數 、失精絕子 ,月經痛 、產後胎盤 沒有下來都可以用。還有呢中間有個很重要的轉脬不得尿 ,是指膀胱扭曲了以後,小便排不出來,所以我們都可以用中極穴,因為他是膀胱的募穴。
關元穴呢,在臍下三寸,是小腸的募穴,足三陰任脈會。
我們有上紀,還有下紀,下紀是關元,上紀等一下會介紹到是巨闕。
下紀是第二個心臟,上紀是心募巨闕穴。
那如果孕婦下針,胎就出來了,這會變成落胎。那你不能打胎專用,但我們要告訴你這個禁忌。
像臍下血水 ,婦女界最多,男人比較少。男人除非陰部被踢傷,絕大多數是婦女,她的子宮在這個地方,子宮裡面有血塊、或腹部有血塊,而月經不順,我們一定會發現到肌膚甲錯 。
肌膚甲錯的位置是在小腿這段,這段皮膚會像蛇皮一樣,一開始還有東西掉下來:白白的灰掉下來。
一般多半是內有瘀血,而且瘀血一般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
好的中醫呢,我們只要知道病的所在,就一定可以把病去掉,中醫隨時都可以看病,即使在樹下也可以看病。可從表證看到裡面,從外面看到裡面。
3、三焦之募穴—石門穴
再來是石門穴,這個石門在這個地方,關元上一寸,肚臍下兩寸,是石門,石門是三焦的募穴。
在介紹之前,先讓你們了解一下什麼叫三焦,中醫三焦的觀念,古體字“膲”,身上臟腑之間的油網,這個油網就是三焦。所有的記載以唐容川《中醫匯通醫書五種》將三焦定義寫得最好,他是經方家。
他說三焦是油網,而石門是三焦的募穴。
石門,《針灸大成》說婦人禁針灸,犯之絕子。顧名思義叫石門嘛,門像石頭關住了,從此不生小孩,這穴道還不是很強。在右門穴、關元穴的中間,有個奇穴,這叫做絕孕穴。所以穴道要很熟,在關元上面灸,不斷的生小孩。上半寸的地方是絕孕穴,絕孕穴就是紮針或灸,就不會生小孩。結紮的方法絕孕穴灸,但務必穴道要找對。
你沒有把握灸到絕孕,就灸上面一點嘛,灸石門嘛。一般婦人禁針禁灸,因為會讓小孩子生不出來。小腸的病可以在關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極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門上面治。
比如說陰囊縮入小腹 ,睾丸跑到小腹裡面,奔豚 搶心,以後會講一些症狀,那真的像奔豚啊,肚臍的周圍,你摸他這邊一直跳,跳很快,其實是動脈在跳動。這症狀叫奔豚。
有時你在三焦的募穴,石門上也可以摸到,肚臍下也可以摸到。
像(教材)第三行石門最下方:“血不食穀、穀不化、水腫、水氣行皮膚”。這些都是對症狀的形容。
我們小腸有個外號叫紅腸,大腸叫白腸,胃叫黃腸。
如果小腸消化食物不是消化的很好,水就會排出來。平常石門穴是禁針禁灸的。
氣海穴是臍下一寸半,書上說氣海穴是男人生氣之源,但實際上關元比氣海好,關元是小腸的募穴,代表第二個心臟。在氣海上針灸也都是很好的。
4、三焦之募穴—陰交穴
再下個穴道是陰交。這個陰交呢?
諸位看哦,它寫“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又是三焦之募,任脈少陰衝脈之會”。那怎麼有兩個三焦之募呢?
因為三焦是油網遍部全身,你在石門下針,陰交下針通通可以。不一定要限制在哪裡,募是開口的地方。
那中間呢,有介紹到第二行最下方,像“陰汗濕癢” ,陰汗真的是在陰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在那邊就會癢,原因呢,可能裡面有寄生蟲,可能濕熱很多,都沒關係,我們灸陰交穴就可以了。
5、神闕穴
再來呢我們看神闕。諸位看,《針灸大成》上很多的治症,你不需要記住,讀過就好。看著都很像,很不好記,我主要是提出重要的觀念。
我們介紹神闕,神闕穴呢,這個大穴很好找,神闕找不到不用學針灸了。神闕禁針,過去傳說,針下去以後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馬桶上死掉。因為針很粗,肚臍又很髒,古代針那麼粗,刺下去傷口不容易收口怎麼辦,所以禁 針很有道理,所以用灸,用隔鹽灸。
神闕用處很多,中風 、腸炎 、腸鳴 都可以灸。
6、水分穴
再來呢,這是我們的肋骨,所謂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闕,正中間的地方是中脘,要這樣子找穴。神闕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於同身寸,我們叫上腹寸。
所以心蔽骨跟神闕中間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裡、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間那一點,中脘跟神闕中間這一點,然後再取這一點跟神闕中間這一點,這個點就叫水分。那再來是下脘這個穴道,再來就是建裡。
穴道為什麼叫水分,因為是治水腫 的穴道,這是中醫的觀念,飲水,
你喝水不管是熱水、冷水。
喝水為什麼不會從大便排出來?
因為喝水到了胃以後,到了水分這地方,水會氣化,氣化後進入全身,流出來是汗,小出來的是小便,這是水分開的地方
。我們吃的食物裡面,含有大量的水,飯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只有混雜在食物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這叫正常人。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會進入小腸,只有混雜食物中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到了小腸以後,因小腸很熱會不斷的蠕動,熱去煮食物煮爛掉,然後吸收掉,等到食物進入大腸後,只剩殘渣跟水。
人體的構造非常精密,正常人不浪費一滴水,都在循環。這個水在大腸走的時候,因小腸很熱,所以水在大腸時又被氣化掉。再回到肺。
肺跟大腸相表裡,這個水上來以後,就是嘴巴的津液。
那如果你小腸溫度不夠,水和大便混在一堆。
我們用針灸去解決,知道原因了,要把小腸溫度熱回來,病才會好,所以要去管心臟。
正常人,在水分這里分開水。當水不分了,水直接進入小腸,造成腸鳴腹瀉、水腫,水分就是一個很好的穴道,針和灸通通可以。
書上寫水分是小腸的下口,要更正一下,水分應該是小腸的上口。
那有水病的話,灸是最好,比針還好,以前不針,因為針孔太大。
那糖尿病的人,中醫稱“消渴”,中醫有三種,
上消:上消得主要症狀呢,口渴,渴飲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餓,會不斷的吃;
下消,簡單講就是陽不舉。那這個基本上區分在這裡。
西醫分兩種,胰島素依賴型(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實際上依賴型根本不存在,是西醫製造出來的,像是打疫苗一打,胰臟就失掉功能,第二種才有存在。
水分,看七十五頁第二行。
這個穴“主水病,腹堅如鼓”,這個腹脹大,水分是一個很好灸的地方。
第三段第三行,“鬼擊鼻出血”。鬼擊的意思是沒有原因的,好像突然被鬼打,突然就流鼻血 。
那中醫的觀念呢,小孩十四歲以下,流鼻血這叫做正常,不要去治它。大人,超過十四歲以上,才要去治。
這個小孩子十四歲以下,小孩子天生體能很強,發燒之前一流鼻血,熱就紓解掉了。
所以會流鼻血的小孩不發高燒!那你如果流鼻血你又把它塞住,本來沒有高燒,反而高燒出來。若是十四歲以上的人流鼻血再去治。
7、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闕跟中脘的正中間。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為太陰任脈之會,這個下脘穴,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發炎。
痛的觀念是什麼?痛根本是來自壓力,而不是來自發炎。我一直在跟諸位講,中醫是物理醫學,就像愛因斯坦一樣,站在外面看到裡面。當有痛在那產生後,壓力紓解掉就好,環境改變掉就好,有陰陽表裡虛實寒熱,處方不是殺細菌,而是改變環境,針灸也是一樣。知道穴道的話,可以協助我們做診斷。
8、胃之募穴一中脘
再來是建裡,這些穴道其實穴性都差不多,都很少用。再來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針也可以,灸也可以。針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呢,效果非常好。
我們《針灸大成》上面寫,中脘穴在臍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量了半天還是錯。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與神闕的正中間。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胃的募穴,《難經》說腑會中脘。
我們身上有八會穴
八個會穴,
臟會章門、腑會中脘、筋會陽陵泉
骨會大杼、髓會絕骨
氣會膻中、血會膈俞、脈會太淵
將來會有一個治病法則,叫會郄治療法。
每一條經都有一個郄穴②。身上每一個腑,包含膽,這是消化系統,小腸、胃、大腸、膀胱、子宮、胞戶。臟呢,肝心脾肺腎。
中醫的脾是把西醫的胰臟包含在裡面,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我們用的非常多。
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症呢,像印堂痛 ,中脘一針下去病就去掉了,胃有問題產生的頭痛。
懷孕中間的妊娠噁心想吐,通通可以在這治療,針或灸。
只要是腸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因為腑會中脘。
9、心之募穴—巨闕穴
從這個心蔽骨,兩個正中間的地方,我們叫巨闕,巨闕跟中脘的中間,我們叫上脘。
這個上脘穴呢,它是絡穴。我們有一個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統治一切胃病 。只有病人吐血時不要灸,因為吐血時增加溫度時,血會增加。外面是吐血,裡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時候,不要去灸。所以上脘、下脘、建裡等於是輔助中脘的穴道。諸位有這個觀念就好了。
再來呢,這個是巨闕,巨闕是心之募,是心臟的募穴。
現在諸位學到了,一個巨闕、一個關元,我們在治療心臟病 的時候,胸痛的很厲害。
我的一個病人開了四個小時車來找我,動脈血管堵塞,西醫手術前做檢查,發現一個腎臟完全沒有功能,西醫說不能開刀,放棄了。如果開完刀,最好的結果就是尿毒,最壞就是死在手術台上。病人急了,找到我,巨闕、關元,一下針痛就沒有了,就是那麼快。對任何心髒病都可以,針下去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那這個是心的募穴。
補瀉手法
心的募穴,“得氣即瀉”。所以諸位呢,在這介紹基本補瀉的手法,最基本的補瀉手法呢有“提豆許”
①,什麼叫“提豆許”,這個針紮下去,扎到巨闕上面,我們要瀉。一開始先捻針,左轉右轉氣到了以後,往前推一點點,推像綠豆那麼大就是瀉。
什麼叫補,往上拉一點,就結束,這就是補。這是最基本的補瀉手法。再講一次,氣到了往前推一點就是瀉,氣到了往上拉一點、提一點,就是補。
你往上提的時候,氣會在針的下方。你往下刺時,氣會往下走。
你現在可以在巨闕下針後,病人酸了往前一點。所以針一開始不要下太深,不然往前一推,針就太深了,所以一開始針不要下太深。
看巨闕,七十六頁前面下來第四行,它說如果是懷孕的婦人,氣會往上沖,會讓懷孕的婦人昏倒,所以針下巨闕,為什麼提這個,因為還有補合谷,瀉三陰交。在後面介紹大腸經跟脾經時會再說到。
巨闕後面插進來的這段話非常重要。按十四經發揮,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這是我們的橫膈膜,在我們的身體,肺和心臟中間有一個橫膈膜。一般西醫觀念,橫膈膜就是在吸氣吐氣時升降,沒有這簡單。
心臟有問題時,會有穿心痛,膈膜連到後面第十一椎,就是十椎下。我們主要症狀叫心痛徹背 ,背痛徹心。
就是從前面痛到後面,再從後面痛到前面。
為什呢會這樣痛呢,是因為痰飲造成的,痰在這會滑動啊,所以會感覺到穿心痛。這個是在巨闕後面的附註上的第一個功能。
第二個呢,因有橫膈膜在,腸子的食物沼氣不會上升。實際上在《黃帝內經》還說它還有更多的功能。它可以壓擠肝臟,將肝臟的血到大腸,金跟木的關係,金來疏木。兩金在壓擠肝臟,就會有動能運動。所以肝臟的血跟大腸是通的。西醫常會發現肝臟的癌轉到大腸,實際上就是這邊有一條血管。全身上下只有這一條血管沒有瓣膜,允許血在這邊來回流通。
我們以針灸為主,所以說巨闕上面我們可以診斷到心臟的問題。
10、鳩尾穴
再來我們看鳩尾,巨闕再上一寸是我們的鳩尾,鳩尾還沒有到心蔽骨。這鳩尾穴不可以重擊,是練功夫的大穴,一打會內出血,是一個危險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針。《靈樞》曰:“膏之源出於鳩尾”。
我們身上很多黃油,身上很多的油網就是三焦,這個黃油就是膏,膏的源頭呢,來自鳩尾。平常我們不灸,都是下針。
11、膻中穴與天突穴
接下來的穴道是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穴道我們怎麼找?
喉嚨在這邊,我們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這是天突,正好在喉嚨那兒有個洞,不是直接進去,直接進去會扎到氣管,我們不要紮到氣管,中醫稱氣管叫重樓,因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醫叫十二重樓。不要直針,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
先找天突,再找鴆尾,這兩個穴道,正中間是膻中(本處有誤,當為玉堂——校對注)。諸位看書上膻中穴,氣會膻中。現在諸位學到了,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膻中穴的找法,書上說也可以在兩乳頭中,但你不能只會這個找法,不然女孩子怎麼辦,如果女病人是A Cup還沒關係,如果是D Cup的兩乳中間,跑到中脘穴,所以不能靠乳頭去找。找到膻中以後,要找中庭穴就很簡單,膻中下一寸半,或一寸六,你一摸中間有個凹洞,就是中庭,中庭知道大概位置就好了,幾乎用不到。
膻中穴就用的多了,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之會。氣會膻中,氣病治此,呼吸短促,氣喘在這裡治,但禁針,要用灸的。
過去呢,因為針太粗,但現在針很細,下針沒有關係。肺癰 吐膿,嘔吐涎沫,婦人乳汁變少 。
現在看中醫的書就知道,都在陳述症狀。病人咳了半天,乳汁變少,都在膻中治,因為氣會膻中,氣是陽嘛,強他的心臟、強他的肺氣,效果都很好。
那所謂肺癰,我們有兩種,一種是裡面化膿,化膿的時候,咳出來的是很濃稠的膿。如果咳出來白色泡沫,完全是白的泡沫,那是肺癌了。
那氣病呢,都可以在膻中上治。
更正更正,這兩個中間呢,應該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才是膻中,膻中下來才是中庭,天突和鴆尾穴中間是玉堂穴,玉堂下來一寸半才是膻中穴。那中庭和玉堂都是輔助膻中穴的,沒有膻中重要。那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間的穴道是華蓋,華蓋和玉堂中間是紫宮,華蓋和天突穴的中間是璇璣。所以我們取中點,平常玉堂、華蓋、璇璣都只要知道穴道在這,很少用。但膻中穴就要知道了,膻中會用到。
天突這個穴道呢,我們有心臟三針,病人躺平後,下針巨闕、關元、天突,這三個穴道下針,病人的心痛就會去掉。
尤其是在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者是心肌梗塞。
巨闕、關元、天突
一個是心臟的募穴,一個是小腸的募穴,天突是氣脈經過,這個氣很強。
這三個針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針病就去了。
心氣瀉出來的時候,平常很好玩,臨床上可以看到。病人躺在病床上,如果下針天突,巨闕,關元,這三個針下去後,這個氣會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沒有穴道,所謂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這個氣會集中到這邊。我們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氣導出來。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治療心髒病的三個穴道,幾乎無所不治。
上面是天突,中間是心募巨闕、下面是關元——小腸的募穴。
小腸跟心臟是表裡。天突呢,在喉嚨旁邊,甲狀腺腫 ,喉嚨腫痛 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來治療。看天突穴過來第四行中間的地方,心與背相控而痛,這是我們講的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是心髒病。
在美國臨床見的很多,病人覺得心臟很痛,跟醫師講說要發心髒病,可是在儀器上完全檢查不出來,晚上再發,同樣的醫師同樣的器材,當場就死在醫師的前面。這是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告訴我的,一見到我就要幫他檢查有沒有心髒病,因為他兩個朋友三十幾歲都死在醫師前面,還不是一個,是兩個。
12、廉泉穴
再來是廉泉穴,這廉泉穴怎麼找。這病人的鼻子、嘴唇,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風,舌強不語,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頂到下巴處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壓它,指尖到處是穴。
這個穴道下針很特殊的角度,針下去的時候,要對著舌根,而不是直針下,也不會傷到食道,這個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夠了,治療舌強不語 用的。
那這個穴道,大部分是用針,沒有用灸:也不好灸嘛。
這個廉泉是陰維任脈之會,治舌頭的病,因為是近取穴。
近取穴的定義是,病發在這邊,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它一定的功能。
13、承漿穴
再來是承漿。這是臉,這是嘴唇,這凹進去這有一個點,就是承漿穴。
為什麼叫承漿,因為喝了豆漿、米漿,有了承漿就不會漏出來。反過來,中風的人,如果吃了飯,會流涎,就要下承漿,舌頭強硬不會講話,就是廉泉。這是我們常用的穴道哦。下針的時候,要開口,嘴巴張開來。
那大多數呢,我們用針,用灸都可以,沒有影響。這個穴道大部分用在中風,面部中風。面部中風時臉歪一邊,歪左邊或右邊。當我們治療完面部中風 後,面孔回正以後,我們一般來說會下承漿及人中。如果面部中風,我們針灸效果非常好,治療完後承漿人中用幾次,就好像把它固定住。如果沒有紮那個穴道,原本是歪右邊,結果治好後隔幾天,就歪到左邊去。
有一個熟的朋友,面部中風隔天就找我治療,三天之後就回正,一個禮拜去上班了,同時期的辦公室也有一個老美中風,不肯找中醫,去找西醫治療,結果四年了臉還是歪一邊,還在搞臉部美容。
諸位放心,我們教你們如何治中風。這喉嚨的地方,聲音講不出來都可以治。那你太太話很多、很吵,不要治,甚至可以製造喉嚨講不出話,暫時間不要教你們。那牙齒痛 ,許多人牙齒痛,在承漿也可以治。
老美正餐常吃一小塊,甜點一大盤。他們用的糖都是精煉糖,白糖。然後咖啡裡面又放糖。糖經過提煉過會變的很小,吃到了身體裡面,就是酸,所以到後面牙齒會腐壞掉。如果吃了是蔗糖,蔗醣體積很大,細菌病毒沒有辦法吃它,而且蔗糖是鹼性的。如果半夜你牙痛,你拿個蔗糖放進嘴巴進去,蔗糖是鹼性的,放進去後,嘴巴是鹼性的就不會痛,因為所有的病毒無法在鹼性的環境下生存。所以你牙痛,放一般的糖進去,保證更痛,因為你在餵牠。但蔗糖就不會痛。過去很多老先生,飯後就咬甘蔗,所以九十歲牙還好好的,因為有蔗糖,過去很多最原始的方法最好。
任脈到了承漿是最後一個穴道。
等一下開始講督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