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光活力

 

 有個個案,每天到黃昏時刻,太陽漸漸下山,看到天空出現烏雲密怖時,

全身就彷彿被大片的烏雲籠罩住,眼前看不到光線,心裏好慌,心情莫名其妙的盪到谷底,頭頂仿如戴上了”緊箍咒”,開始頭痛,雙腳無力,大腿內側感覺特別痛,足心發熱,渾身不舒服…..

每天最害怕太陽下班,夜幕低垂,黑夜即將來臨,那種無助、無力的恐懼~

 下午五至七點(酉時),正好是足少陰「腎經」循行時間,血氣流注於腎經,腎經是人體協調陰陽能量的經脈,也是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主要經絡,

 腎主"冬",冬天的天氣最寒冷,太陽照射時間最短,太陽下山後,氣溫相對較低,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就較低,需要較多的陽氣~

腎氣不足則恐”,“恐則氣下”,恐使精氣卻而不上行,使腎氣不能正常的佈散,所以說「恐傷腎」。

所以,這個個案需要從[補腎氣]著手,

[彩光養生] 補腎的穴位  :  關元穴.  命門穴  .腎俞穴 . 湧泉穴 .太溪穴,1#紅色光

春夏秋冬,季節影響情緒,腎氣充足,恐懼自除

洗腎        

近日德國《世界報》報導說,人類大腦中也有四季變化。

 人為什麼會具有喜怒哀樂憂思恐的七情六欲及感知春暖、夏涼、秋燥和冬寒變化的能力?

 除了人的生理感受器在發揮作用外,大腦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但是大腦對四季和環境的感知是通過大腦所分泌和存在的一些神經遞質(也稱生物化學物質或激素),如β-內啡呔、γ-氨基丁酸(GABA)、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等物質轉換而實現的。

 其中,5-羥色胺的作用一直為研究人員所重視。

 快樂激素5-羥色胺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5-羥色胺對人的情緒、睡眠、食欲、性欲和環境感知等發揮著深層次的作用。如果大腦中這種物質含量較低,人的情緒就比較容易低落,甚至產生抑鬱或發生抑鬱症,

 同時容易錯把春、夏當成秋、冬。所以,5-羥色胺被視為快樂激素。

在不同的季節,大腦中的5-羥色胺濃度不同,因而能讓人感知到四季。

日照影響快樂激素水準

  一種微型蛋白分子是運載5-羥色胺的載體,這些蛋白分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時候,在人腦中的活躍程度不同,也能改變人腦中5-羥色胺的濃度。

在光照不足的秋、冬季,這些蛋白分子表現極為活躍,它們會清掃人腦的所有區域中的5-羥色胺。隨著5-羥色胺的減少和消失,人就會感到壓抑。

但在春、夏陽光充足之時,這些蛋白分子就會安靜下來,減少對5-羥色胺的清除,從而讓人感覺愉快。這就是人們感知四季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腦中的5-羥色胺分泌減少,人就極有可能患抑鬱症。此外,多巴胺的分泌減少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應。

研究發現,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分泌越少,抑鬱症就越嚴重;反之,抑鬱症越嚴重,5-羥色胺和多巴胺的分泌也就越少。

神經細胞分泌快樂激素

5-羥色胺是由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細胞分泌的。

 這些神經元細胞沿腦幹中線分佈並發出長軸,支配從脊髓到皮質的整個神經系統。

 前腦的5-羥色胺幾乎全部來自於中腦背側中縫的核神經元細胞,其末梢密集區包括下丘腦、皮質、海馬回、杏仁核、紋狀體等部位。

 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的神經系統存在解剖學的改變:他們的海馬回體積縮小,且抑鬱症越嚴重或反復發作者的海馬回縮小得越明顯。這就意味著隨著海馬回分泌5-羥色胺的神經元細胞的減少,5-羥色胺在大腦中的濃度也就減少了。

 所以,抑鬱症患者總感覺自己是處在寒冷的冬天。在日照不足的嚴冬,加上大腦中的蛋白分子在努力地清除著5-羥色胺,這對抑鬱症患者來說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資料來源:http://www.zibo.gov.cn/art/2008/11/10/art_1520_121711.html

 

 

arrow
arrow

    彩光活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