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朶診斷
(一) 概述
耳針是在耳廓穴位以針或壓按以治療身體疾病的一種方法。
另外,通過對耳穴的望診、壓診、電位測定等方法還可用於診斷疾病。
耳穴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醫籍中就有一些關於耳穴的記載,如《靈樞‧厥病》:“耳聾無聞,取耳中。
《千金方》:“耳中穴,在耳門孔上橫梁是,針灸之,治馬黃黃疸、寒暑疫毒等病。
”以後歷代醫家不斷發展,如明代楊繼洲在,
《針灸大成》中說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 ,治眼生翳膜。”
在明代對五臟在耳廓上的定位已有記述,如《小兒按摩經‧察耳篇 》載:“耳上屬心……耳下屬腎……耳後耳裡屬肺……耳後耳外屬肝…耳後耳中屬脾。”書中還附有耳穴圖。
近幾十年來耳穴有了很大的發展,五十年代中期,法國的 P.Nogier發表了耳穴圖,記載了 40多個耳穴,對耳穴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1975年發表的耳穴達到二百多個。
其他亞洲、歐洲、美洲一些國家,也做了很多耳穴的研究,致使耳穴增加到數百個。
為了便於科研、教學和臨床運用,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世界衛生組織委託中國將耳穴進行歸納整理,中國針灸學會耳針學組對各國的耳穴名稱、部位、主治進行了歸納分析,也制定有“耳穴標準化方案”。
(二) 耳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素問‧金匱真言論》:“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
《靈樞.脈度 》篇:“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難經.四十難 》也說 :“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釐正按摩要術 》中進一步將耳朵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部,“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說明臨床上觀察到了耳與臟腑生理方面是有密切相關的。
(三)耳穴的定位與主治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好像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
其分布規律是:
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及其鄰近處;
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
與軀幹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
與內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三) 耳穴探查方法
1.直接觀察法:
直接觀察有無變形、變色等現象,如脫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結節、贅生物、色素沉積、以及血管的形狀、顏色的變異等。
2.壓痛法:用探針探壓,尋找壓痛點。
再根據敏感點所代表的臟腑,及解剖生理上的相對應部位分析,
如肺區出現壓痛點,可能是肺病、大腸病或皮膚病的表現。
3.電測法:電子儀器測定耳穴皮膚電阻、電位的變化,亦可得知相對應臟腑的功能變化。
(四)耳穴在輔助診斷上的應用
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某部位發生病變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相應區域出現各種反應。
這種病理性反應可表現為變形、變色、脫屑、丘疹、壓痛敏感、皮膚電阻低等。這些現象出現在耳穴可作為輔助診斷的依據。
醫者將觀察結果,結合病人的症狀便可作出正確的臨床診斷。
腰腿痛在臀和坐骨區;
胃痛在胃區等都有可能出現明顯的壓痛敏感點。
耳垂部出現斜皺紋的耳折痕,可能與冠心病有關係。
胃潰瘍患者,在耳廓胃區常出現小點狀圓形丘疹,並與周圍正常皮膚有別
。
http://nricm2.nricm.edu.tw/pages/show.php?qry_dtnbr=27&qry_dsnbr=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