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光活力 

長期末明頭痛、嘔吐、視力模糊、鬥雞眼、走路不穩.....要注意大腦的問題!


什麼是"腦瘤"?未得腦瘤前身體出現什麼訊息?

  腦瘤是生長於顱內的原發性腫瘤,雖可分為良性與惡性,

但由於顱腔內容積不允許擴大,因此,不論何種腫瘤都可直接引起腦組織的局部損害,影響腦血液迴圈,阻塞腦脊液迴圈通路,造成顱內積水或腦水腫,以至於發生腦疝,威脅患者生命,所以無論顱內何種腫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最為重要。
  腦瘤的發病率約占全身各部腫瘤的1.8%,在兒童中因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較少,故其腦瘤的發病率相對較高,約占全身腫瘤的7%。在一般屍體解剖材料中腦瘤約占1.3%20%

 顱內腫瘤,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均可發生,但最多見於2050歲者。

15歲以前的兒童以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成髓細胞瘤、顱咽管瘤等較多見。□2040歲則以星形細胞瘤、垂體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等較多見。

3050歲則以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轉移瘤等較多見。

顱內腫瘤無論是良性或惡性,多呈浸潤性生長,由於腦內無淋巴結構,瘤細胞不易侵蝕破壞血管,在其他器官內亦無生長適應能力,因此很少發生顱外轉移。

病因
現代醫學:
對腦膠質瘤的病因尚不甚明瞭,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歸納起來有:

    腦胚胎組織發育異常;

②遺傳因素,近年來認為膠質瘤有遺傳傾向;

    化學因素,近年來認為致癌物甲基膽蔥及甲基業硝脲或乙基亞硝脲口服或靜注都可致腦膠質瘤;些病毒病因,國外一些學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種動物身上誘發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證實。

中醫認為有以下幾種病因病理。

    寒氣客於經脈致氣血鬱結,腫大成積。

②脾腎陽虛,清陽不升,痰濕內生,痰阻經絡,致痰迷心竅。

    肝血虧虛,腎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腎陰虛,肝風內動,眼吊複視,抽搐震顫。

④邪毒內侵,肝鬱化火,肝火上炎,氣血上逆,成為濕熱淤毒,故顱內腫瘤的內因有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外因為寒氣、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濕、淤毒等格於奇恒之府,則陰濁積於腦而發為腫瘤。

臨床表現  
  1、神經膠質瘤。

來自神經系統支援組織,屬外胚葉腫瘤。很多膠質瘤其瘤細胞與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膠質細胞相似。

 1)星形膠質細胞瘤。

這是膠質瘤中最多見者,占膠質瘤的51.2%,本病在成人中最常見發生部位是額頂、顳葉等,兒童多發生在小腦半球,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
若腫瘤位於在大腦半球,

其臨床特點則多出現癲癇、肢體癱瘓及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故有長期癲癇發作而無其他體征者。

如生長於小腦,則將產生小腦損害的症狀與體征,共濟失調、眼球震頓、輪替動作障礙等;

當其壓迫第四腦室,即可使顱內壓增高,引起頭痛、嘔吐,視神經孔頭水腫等症狀

發生于兒童的星形細胞瘤40%位於小腦半球,位於腦幹者約占10%,後者首先表現腦幹腫瘤的各種臨床表現,如交叉性麻痹等。有時亦可影響小腦而出現相應的症狀、約3%星形細胞溜在X線平片上見腫瘤鈣化灶。

 2)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大腦半球常見的腫瘤,占膠質瘤的23.5%,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成年人,常位於大腦半球,從白質長出伸展到皮質,甚至可達腦膜。兒童少見,且多生長在腦幹。此種膠質瘤是一種惡性度很高的腫瘤,其臨床特徵為病情進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內。
  由於腫瘤生長在大腦半球,可迅速出現偏癱、失語及各種感覺障礙等。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早,偶有因瘤內出血,突然出現昏迷、偏癱等症狀,甚至被誤診為腦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種腦瘤占膠質瘤的113%,為膠質瘤的第3位,較常見於兒童及年青人。
本病的特點為絕大多數腫瘤

位於第四腦室內,腦瘤位於幕上者,

 主要位於側腦室和第三腦室川,其症狀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而異,以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及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最為多見、

腫瘤位於幕上者多發生在枕後部疼痛。
  4)成髓膠質細胞瘤。

此種膠質瘤為兒童顱後凹中線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膠質瘤的4.2%,占兒童顱內腫瘤15.1%至l8%。
  臨床特點為常迅速出現小腦中線的症狀與體征,早期即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神經孔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

 5)少枝膠質細胞瘤。

本病為成人少見的生長緩慢的腫瘤,僅占膠質瘤的2.9%。其臨床特點為大多生長在大腦半球,因其生長很慢,顱內壓增高征出現較晚,

常表現有癲癇、久語、偏癱、錐體束征及感覺障礙等,而無明顯顱內壓增高症狀。X光片有68%可見到腫瘤鈣化。 

6)松果懷瘤。

本病較少見,約占膠質瘤的1.3%,主要見於兒童或青年人。

其臨床特點為早期即引起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沖經孔頭水腫等

腫瘤壓迫鄰近腦組織時,則產生一系列症狀與局限性體征。

2、腦膜瘤。

腦膜瘤又稱蛛網膜內皮瘤,

是原發於顱內腦膜上的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7%,但在兒童腦瘤中只占3.1%6.9%。本病好發生在20-50歲的成年人。其平均發生年齡為3033歲。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認為腫瘤起源於蛛網膜絨毛,故好發生在靜脈竇附近。

其臨床特點因腫瘤部位而各異。 腦膜瘤好發於大腦凸面及矢狀面竇旁占66.5%,後顱凹14%,蝶骨8.7%,中顱凹4.4%,嗅溝2.3%,鞍區2.1%

 1)大腦凸面腦膜瘤。

常在腦表面,與腦膜有粘連,也可在腦實質內。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從精神症狀到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均可出現,癲癇發生率較高,並常為首發症狀,也可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與體征。

2)矢狀竇旁腦膜瘤。

頭顱外表有時可發現局部逐漸隆起,甚至有壓痛

頭顱平片可見到骨質增生或骨質破壞、腦膜血管溝增寬等改變。

 當腫瘤位於矢狀竇前1/3時,可有長時間的頭痛、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等症狀,並有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懶散、易疲勞等)和癲癇發作,部分病人可出現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或肢體運動障礙。

  3、腦垂體瘤(又稱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是原發於腦垂體上的腫瘤。

垂體瘤系指垂體前葉(腺部)所發生的腫瘤而言,為成年人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多發生在20-40歲的青壯年。

其臨床特點有如下幾方面:
  1)視神經受壓症狀與體征:

由於腫瘤生長在蝶鞍內,向上發展則壓迫視交叉或視神經而造成視力、視卻的改變,90%以上的病人都有視力減退,也可為單眼視力減退,甚至造成一目或雙目失明。
  2)內分泌及代謝障礙症狀及體征:

垂體腺內分泌功能很複雜,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的支配下,通過內分泌周圍腺體控制著人體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動的調節。已和垂體前葉有6種激素,即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質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狀腺激素及兩種促性腺激素。垂體後葉含有抗利尿激素與催產素等,故垂體後葉受累可出現尿崩症。
  3)垂體功能低下:

垂體功能低下的程度與正常垂體腺細胞受壓的程度有關。由於垂體前葉機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內分泌腺萎縮,表現多方面的功能障礙。
  4)垂體功能亢進:

嗜酸性細胞能產生生長激素及催孔激素。

嗜鹼性細胞產生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激表及促性腺激素等。

    生長激素亢進:嗜酸性垂體腺瘤如發生在骨骺閉合前(成年前)表現為巨人症,發病在成年後則為肢端肥大症,介於兩者之間的為混合型。

    促性腺激素亢進: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進,以後逐漸衰。女性則月經少,閉經,乳房發達,泌乳期可延長至停止哺乳後數年之久。

    嗜鹼性細胞功能亢進:促甲狀腺、促腎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響,可產生柯興綜合征,患者表現為向心性肥胖,以臉、頸及軀幹部更為明顯,四肢相對瘦小,臉圓如滿月,紅潤脂,常有痤瘡,上背部也有脂肪沉著,皮膚非薄,伴紫紋,呈大理石樣。

  4、顱咽管瘤。

本病又稱牙釉質細胞瘤或成釉質細胞瘤、垂體管瘤、鞍上上皮樣囊腫等。居顱內先天性腫瘤的首位,占頓內腫瘤的5.1%,占兒童腦瘤的13%—15.8%,為兒童幕上最常見的腫瘤。

其臨床特點為:
 1)顱內壓增高症狀:

多見於腫瘤位於鞍上者, 因腫瘤阻塞室間孔引起顱內壓增高,發生頭疼、嘔吐技視神經孔頭水腫等。

2)腦垂體及丘腦下部損害症狀:

主要為內分泌障礙,兒童表現身體發育停滯,

 出現性器官或其他器官發育障礙,基礎代謝率降低,

出現糖代謝障礙及腎上腺皮質機能減退等。

  3)視神經或視交叉受壓症狀:

   可造成原發性視神經萎縮和視力、視野的改變,因腫瘤的位置不同,

對視神經或視交叉造成的損害亦不相同,兩眼視力減退的程度亦常不同,視野的改變亦不規則,

 多數為雙顳側偏盲或象限盲,但亦可為同側偏旨或單眼失明。

兒童腦瘤每年新發7000

如今,兒童腦腫瘤的患病率僅次於白血病,居兒童腫瘤第二位。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生顱內腫瘤患者每年新增近4萬,兒童占到16%20%,即每年約有7000多名新發顱內腫瘤患兒。兒童腦腫瘤一般的發病高峰為58歲,男孩稍多於女孩。

兒童顱內腫瘤最常見的症狀

嘔吐,有嘔吐者占七成以上,嘔吐呈噴射狀,與飲食無關。

多數病孩嘔吐的同時還伴有頭痛或頭暈,病初嘔吐常發生在清晨,以後隨著病情發展,嘔吐可發生在任何時間。

部分患兒嘔吐,還會伴隨有腹痛,常被誤診為胃腸道疾患,應引起注意。
此外,還有頭痛,大孩子可以訴說自己頭痛,而嬰幼兒僅表現為陣發性煩躁和哭鬧不安或用手抓頭、擊打頭部等。
 

腦瘤發生在小腦或腦幹

  病兒會出現由原來會走路退化為走路東倒西歪的情況,嚴重的會站不住、坐不穩,完全喪失獨立活動能力,同時手握東西也不穩。

 嬰幼兒的頭顱增大和雙眼內斜,俗稱“鬥雞眼”(自幼就有眼球內斜者除外),生長發育遲緩或加速,性早熟和多飲多尿等,也可能是腦瘤的表現。

 在治療上,手術切除腫瘤對多數患兒是第一選擇,放射治療和中醫中藥是治療兒童腦瘤的主要輔助治療手段。

年輕腦瘤患者增多

 近年腦瘤患者有增加趨勢,尤其是年輕人。

醫學界人士認為,這與手機、電腦等電磁輻射強的電子產品廣泛應用有關。
無故停經視力下降 警惕腦瘤
  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曾白雲副主 任 醫師說,1855歲的育齡婦女,如果沒有月經或有泌乳,並伴有視力下降的,不但要到婦科和眼科就診,還需要注意有無患腦內腫瘤的可能性,必要時還要進行垂體激素檢查和頭部磁共振的檢查。曾主任說,這種腫瘤發病占了腦瘤的兩成,一個月會碰到20來個病人。該腫瘤特別好發于育齡婦女。
  曾主任介紹說,該病的發病機理還不明確,但是這種腫瘤96%都屬於良性腫瘤及早診斷有利治療。但是位置實在太特殊,給手術帶來很大困難,及早醫治是關鍵。

 

突然昏倒小心腦瘤作祟

  沒有任何先兆症狀,淩晨起床小便後,58歲的 季 女士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據 季 女士介紹,她自己感覺身體健康,偶爾出現頭痛,也認為是疲勞所致,沒有引起重視。126日淩晨2時左右, 季 女士起床小便回到床上時,突然感到劇烈的頭痛、嘔吐,接著就昏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家人發現後,把她送到義烏市中心醫院搶救


  經頭顱CT檢查,發現 季 女士的左腦顳部被一個5釐米×7釐米×7釐米的巨大實體腫瘤佔據,左側腦組織嚴重右移。醫生診斷為“腦瘤血管破裂導致突發性腦出血”,病情十分危險。
   季 女士的腦瘤是被臨床稱為“隱匿炸彈”的一種良性腫瘤,它的危險之處在於無先兆的破裂,日常生活中病人沒有症狀表現,但它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一旦腦瘤破裂出血,便會壓迫大腦其他組織,危及病人的生命。據統計,腦瘤第一次破裂,死亡率高達30%~40%,其中半數患者在發病後48小時內死亡。因此,提醒市民要珍愛自己的身體,無論有病無病,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健康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為重要。

 

www.zbwk.com/jingtai/naoliu.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彩光活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