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早熟被誤解為一般的發育早熟,實為內分泌異常!
性早熟症是指由於某些原因使性成熟異常地提早出現的狀態。
家庭中的一至十歲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可能提早出現原本青春期才會陸續發展出的第二性徵,
這些小男孩的睪丸、陰莖、陰囊有明顯發育,並且長出陰毛,
女孩的情形是乳房提早發育,長出陰毛,九歲以前(有的甚至早至兩歲)即出現月經,
於日常生活起居、沐浴或身體檢查時,往往會注意到其外觀與正常的小孩不同,家長對此異常現象會感到十分困擾與憂心,不知所措,
小孩有時會因不同的外觀受到其他小孩嘲笑,或因各種因素使心理的發展容易產生障礙。
真正的病因大部分不清楚,只知道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不太正常,使得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變得亢進,
如此一來,末梢的性腺(睪丸或卵巢)會產生比一般正常小孩較多量的睪固酮或雌二醇等性荷爾蒙,所以才會提早出現上述第二性徵。
大多數的中樞性性早熟症是屬於此種原因不明,
特發性的性早熟,小女孩有80%以上皆屬於此類,
小男孩有一部分也屬於此類,
但有些是因為腦的器質性病變,
如下視丘腦瘤或腦室囊腫所引起的,需接受特殊檢查才能診斷出來。
其他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睪丸或卵巢有腫瘤,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或腎上腺發生腫瘤等所導致,但占很少數。
就患者的性別而言,此種疾病好發於小女孩,較少發生於小男孩,為何如此,其原因不明。
已知此種疾病會促進骨年齡(通常比實際年齡多兩歲以上),發病初期身高雖然比同年齡的小孩高,但後來發生生長板的早期閉鎖,個子反而成為最矮,到成年人時。
就東方人而言,估計女孩的身高不易超過150公分 ,男孩不易超過160公分 ,與現今高中生的平均身高相比,相差有一大段距離,此對未來交友及人際關係的發展上頗為吃虧。
故除了第二性徵的過早出現會造成病童本人及其家人的困擾外,身材的矮小亦是一項必須正視的問題,故儘早尋求醫師的診治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醫學小百科》性早熟症之臨床治療簡介
性早熟被誤解為「一般的發育早熟」,但其實際為一種內分泌異常的疾病,據了解,由於對此疾病認識不足,延誤就醫,當來醫院接受診治時已超過健保給付的年齡限制的病童,為數甚多,此為造成日後患者及其家人痛苦的根源,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這是一種至十歲為止(國外則不乏有超過十歲者)皆有治療意義的疾病。
目前全世界對中樞性性早熟症的治療均顯示,經治療後,能在短期內將小兒患者的血中性荷爾蒙的濃度減至青春期前正常血中濃度,並能抑制或延緩第二性徵的進行,而且能恢復比較正常的發育。
持續治療一段時間後,即可有效地抑制不正常荷爾蒙分泌,更重要的是,可減緩骨骼年齡的進行,故可改善患者成年後的身高。
此二點正是罹患中樞性早熟症的病童必須早期評估早期治療的主要目的。
本文作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蘇本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