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常見原因
文/彩光活力
水腫、腳腫、臉腫、身體沉重,
身體的能量不足新陳代謝也會出現水腫,
補充彩光能量對身體代謝很好的幫助。
聯合報╱廖文評/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女士(化名),50多歲,有高血壓,服藥控制中。近四天來發現下肢有浮腫情形,
兩腳痠脹不太舒服,鞋子也緊緊的,擔心是否腎臟出了問題,因而就醫。
檢查之後才發覺是近期使用降血壓藥導致的副作用,換了藥物之後水腫就好了。
下肢水腫指的是多餘的體液堆積在組織間隙中,檢查時可發現下肢鼓脹,皮膚緊繃發亮,
用手指按壓小腿(尤其是骨前皮薄處)或腳踝時會形成一個凹陷,久久才會彈起來。
水腫現象往往讓人以為腎臟出了問題,事實上兩者不能劃上等號!水腫的原因很多,
症狀可能很輕微且短暫,也可能來得很急很嚴重,所以儘量避免自行服利尿劑或其他成藥,
必須靠專業判斷,「水腫只是一種症狀,重點是找出背後的原因」。
就醫時,醫師除了問診及分析外,還可視情況配合血液、尿液檢驗,或一些影像學檢查,
幫助判別。以下是水腫常見原因:
1.靜脈機能不全
臨床相當常見,約三成患者屬於此類。同時也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水腫原因。
常在久站或久坐後發生,隔夜休息後會較舒服。這類病人多屬肥胖族群常可觀察到下肢靜脈曲張或慢性皮膚炎。
2.不明原因水腫
又稱「體質性」、「周期性」、「姿勢性」水腫等。50歲前育齡女性最常見的水腫原因。
特點是早上還好,一到下午或晚上下肢腫脹,甚至臉上手上都會浮腫,且上下午體重可差 一公斤 以上。
身體檢查及檢驗都正常,且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後才會歸於此類。
3.深部靜脈栓塞
若單腳突然出現水腫,且有明顯疼痛感,得考慮此病。常見癌症患者、無法自行活動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
4.藥物
某些藥物會引起水腫副作用,如降血壓藥(尤其是鈣離子阻斷劑)、消炎止痛藥、避孕藥等。
另外,減肥藥常含利尿劑,停用時會出現反彈性水腫,使體重增加。
5.生理期水腫
受到荷爾蒙影響,部分女性會在生理期前出現水腫,生理期過後獲得改善。
6.肺部高血壓
不易診斷出來,常與睡眠呼吸終止症相關。若您年齡45歲以上,有肥短的下巴、白天容易打瞌睡、
且睡覺時常打鼾等情形,屬於好發族群。
7.慢性系統性疾病
典型包括心臟衰竭、肝硬化、腎病、甲狀腺疾病患者等,這類水腫,一般都是雙腳同時出現。
8.淋巴水腫
淋巴循環不良,使得富含蛋白質的淋巴液堆積導致,一般是不會痛的。常見於腹部或骨盆腔腫瘤患者,
尤其好發在手術或電療(放射治療)之後。
9.脂肪水腫
常見於肥胖者,並非真的「水」腫,而是脂肪過量分布在下肢,看起來有點腫。
治療方面,穿彈性襪,避免久站或久坐,適時讓肢體活動,飲食清淡些,減輕體重,
以及充足的休息與睡覺前將小腿抬高等,屬一般原則。
若是心、肝、腎等器官疾病導致水腫,先治療原來疾病最重要。深部靜脈栓塞得靠藥物治療。
藥物引起的水腫則常在停藥後恢復。體質性水腫,多半不需要治療,可依上述原則調整生活作息。
另外,適度的利尿劑雖然可改善水腫,但前提是必 須經過 醫師的評估。若出現全身水腫、
呼吸困難、解不出尿,有生命危險,應儘速就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