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彩光活力
咳嗽的中醫辨證及穴位
感冒時,最害怕的是:咳嗽咳很久都不回好,吃這個也咳,吃那個也咳,看了許多醫生,吃了好多藥和止咳的秘方,還是不斷的一直咳嗽,咳到吐、咳道膽汁都快咳出來了,咳的兩肋好痛,
民間常流傳一句話:「醫師驚治咳」。再高明的醫師,對於咳不好的問題,也讓醫生很頭痛
咳嗽原因很多,找到咳嗽的原因就能快速獲得舒緩。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器」,痰是咳的其中一個原因。
久咳傷肺,「肺、脾常不足」,要注意飲食,調整脾胃功能
咳的時侯,勿食冰凍類、糯米類、蛋白質、乳酪、油膩物。
何時咳得厲害?
『氣喘的咳嗽』-常發生在清晨
『胃食道逆流或鼻液倒流的咳嗽』-多半在剛就寢的上半夜發生
『痰白色質稠』是寒化熱的表現
『透明泡沫痰,呼吸有哮鳴聲』-屬於氣虛
中醫以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缺一不可。
以傳統醫學辯證論治的角度,咳嗽大致上分四種:風熱、風寒、痰溼及肺腎氣虛;
症狀及穴位
1.風熱:
痰黃,較黏稠、發熱不惡寒、口渴、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
『穴位』::風池、大椎、曲池、合谷。
2.風寒:
咳白色泡沫痰,不黏稠、身熱但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搏不見得快;
『穴位』:風池、列缺、外關。
3.痰溼:
咳稀稀的白痰,痰量多易咳出、舌質胖淡,舌苔白或黃厚、頭和身體重重感;
『穴位』:脾俞、陰陵泉、豐隆、三陰交。
4.肺腎氣虛:
久咳乾咳,咳不出、平時易疲倦、腰酸腿軟、脈搏弱且無力;
『穴位』:腎俞、關元、氣海、足三里、太谿。
閱讀雙手能量 了解身體寒熱虛實 找到咳嗽的原因 協助快速康復 !
以下文章提供大家參考---文章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bt/ 8/6/6 /n2145139.htm
【林貴中醫】中醫淺談咳嗽----作者﹕林貴
有報告指出,鎮咳藥物Tussionex因錯誤與不當使用,而引發包括死亡在內威脅生命的副作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今天對此藥物的使用發出警告。
FDA表示,這個由UCB SA製藥公司生產,含有麻醉劑成分的長效鎮咳藥物可用於成年人與超過6歲以上孩童,使用次數不超過12小時一次。
中醫對咳的敘述,在《黃帝內經》記載得最完整: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歧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帝曰:「願聞其狀。」
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者為洩、為痛。乘秋則肺先受之,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
五臟六腑咳的證候及針治原則
帝曰:「何以異之?」
歧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歧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慾食飲。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歧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帝曰:「善。」治臟者治其俞,俞即穴位,
肺之俞穴為『太淵』穴、 脾之俞穴為『太白』穴、
心之俞穴為『神門』穴、 腎之俞穴為『太溪』穴、
心包之俞穴為『大陵』穴、 肝之俞穴為『太衝』穴,
治五臟之咳要針其俞穴。
治腑者治其合,合即穴位,
大腸之合為『曲池』穴、 小腸之合為『小海』穴、
胃之合為『足三里』穴、 膀胱之合為『委中』穴、
三焦之合為『天井』穴、 膽之合為『陽陵泉』,
治六腑之咳要針其合穴。
咳而浮腫治其經穴,
肺之經為『經渠』穴、 脾之經為『商丘』穴、 心之經為『靈道』穴、
腎之經為『復溜』穴、 心包之經為『間使』穴、 肝之經為『中封』穴、
大腸之經為『陽溪』穴、小腸之經為『陽穀』穴、 胃之經為『解溪』穴、
膀胱之經為『崑崙』穴、膽之經為『陽輔』穴、 三焦之經為『支溝』穴
除上述五臟六腑咳之證候,再配合經絡循行的時辰,
肺經為3~5點、大腸為5~7點、胃為7~9點、脾為9~11點、
心為l1~l3點、小腸為13~15點、膀胱為15~17點、腎為17點~19點、
心包為19~21點、三焦為2l~23點、膽為23~l點、肝為l~3點。
舉個實例:
有患者晚上半夜咳得特別厲害、咳到肋骨兩側下面疼痛,嚴重時則身體無法轉動,轉動則兩邊肋骨下面滿悶。這肯定是肝咳,這時你只要按壓『太衝穴』,5分鐘後症狀必會疏緩。
我最近一系列的介紹五腧穴之穴道按摩,穴位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留言列表